您的位置:生活遨游 > 便民生活 > 上海生活 > 沪上专家学者:"不能看着上海老城厢一点点地

沪上专家学者:"不能看着上海老城厢一点点地

原标题:沪上专家学者:“不能看着上海老城厢就这么一点点地消失”

沪上专家学者:"不能看着上海老城厢一点点地消失"

“老城厢是上海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精神家园,我们不能看着它就这么一点点地消失。”昨天(25日),民盟上海市委城乡建设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同济大学联合举办“过去、现在与未来——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研讨会”,与会的多位历史建筑、城市规划和遗产保护研究以及保护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建议,通过有效保护,把老城厢历史文化继承下来。

“要把整段历史保护下来”

据介绍,老城厢是上海城市形成的历史起点,城市文化的发源地,有着700多年的兴衰历程和丰厚的历史积淀,也显现着持续的生命活力,是体现上海历史文脉和文化特征的珍贵城市遗产。当前,作为上海中心城区12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老城厢正面临既要保存历史文化风貌,又要实现更新发展的双重目标。如何利用历史机遇,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在新一轮城市更新发展中老城厢风貌特色和遗产保护的创新思路和办法?与会人员纷纷献计献策。

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丁光宏认为:“每一个老城厢,每一个街道,每一幢房子,背后都有很多的故事。 我们不仅仅要把建筑保护下来,而是要把整段历史保护下来,要把后面的故事给挖掘出来,要把故事讲出来。当人们看到这个建筑的时候,想到的不仅仅是这套房子,而是这套房子后面的历史。这样的保护我觉得更加有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把这个东西给它固定下来。”

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鞍钢看来,建筑保护的成果是能让人看到、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和人物的活动,“这样你对历史是一个很好的交代,你对当代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的方式。”

“不能搞假古董的设计建造”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北京2035总体规划,里面规定‘老城不能再拆!’ 那么,我们上海的老城厢应该怎么保护?”同济大学城市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张松指出,要积极探索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整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包括资金的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入,历史城区的可持续旅游,积极的财政投入等。所以要保护优先,只有保护优先,才能保证保护规划优先,保证法律定位能落实到不同层面。

谈到具体路径,张松认为,有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修缮、活化再利用,历史街道的保护整治、环境改善等。“城市更新单元应优先选取来做,对业态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活力,通过文化双创来做。”

张松还提醒说,老城厢不能再搞大拆大建,尤其是不能搞假古董的设计建造。

“也要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民盟市委城乡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永毅说,老城厢除了是一个旅游的目的地,和老房子拔掉就变成高楼以外,还应该有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不仅仅是这些老房子留下来我去欣赏一下,而是应该有一个大城市更新的过程,有高楼大厦,或者是老洋房,应该还有包含着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不是说都变成高楼,或者只变成一个观光物,而是要有居民的生活。如果遗产没有主人,就变成一个象征物了。”

上海市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局风貌处处长侯斌超表示,从原来的“拆、改、留”到现在的“留、改、拆”,老城厢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护。但在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次研讨会围绕老城厢的社会历史文化空间,老城厢的地名、场所与日常生活记忆,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及实施问题以及整体保护规划策略等,共同展开了一次对老城厢历史文化遗产的再挖掘和再认识,借鉴世界经验,对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发展作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欢迎关注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或下载新民晚报APP

上一篇:虹桥机场周边建水景长廊 环虹桥区域现十大水景
下一篇:连皮都好吃的上海本地柑橘 当年只卖5毛一斤都没

您可能喜欢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